
北京最近的高温天气“卷”得有点过分,气温直冲40℃,仿佛太阳开了挂,连柏油路都能煎鸡蛋。就在这样的天气里,北京多位老人被确诊为热射病。
听到这个消息,不禁让人心头一颤:热射病?这不是个医学名词吗?怎么一不小心就“登门造访”了?而且还是冲着老人去的?这是不是意味着高温天气不仅仅是晒黑、出汗的问题
而是可能要命?更扎心的是,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是热射病,更别提预防了。
好了,别慌,咱们今天就把热射病这件事从头到尾说清楚,顺便聊聊高温天里怎么活得舒服一点。特别是家里有老人的,可得认真看完
毕竟谁也不想因为一个小疏忽,把健康问题变成大麻烦。
热射病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这是中暑的“终极形态”,比普通的中暑严重得多。中暑分为三个阶段:热痉挛(肌肉抽筋那种)、热衰竭(头晕虚弱出虚汗)和热射病。
热射病属于最严重的一种,表现为体温迅速升高(可能超过40℃),同时伴随意识障碍,比如说话含糊、不认人,甚至昏迷。如果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可能高达50%以上!
是不是感觉比想象中恐怖多了?
为什么老人更容易中招?原因特别现实:一是身体调节功能下降,散热能力比不上年轻人;二是很多老人本身有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削弱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再加上不少老人觉得自己身体硬朗,喜欢在高温天里“坚持锻炼”或者“晒晒太阳”,这就给了热射病可乘之机。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那是不是只要不出门就没事?
其实也不完全对。高温天里,室内如果没有空调或者足够的降温措施,温度同样可以飙到35℃以上,再加上空气不流通,闷热感会让身体更加难受。
如果再喝水不够,长时间处于脱水状态,热射病也会悄悄找上门。别以为待在家里就绝对安全。
那接下来重点来了,咱们该怎么预防?我帮你总结了几个关键点,记得收藏:
第一,避免高温时段出门。一般来说,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一天里最热的时候,这段时间最好待在凉快的地方。非要出门的话,记得戴宽檐帽、打遮阳伞,穿浅色透气的衣服。
别小看这些装备,它们能帮你减少至少50%的热量直击。
第二,随时补充水分。高温天出汗多,身体的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得很快。喝水当然是第一步,但别只喝白开水,可以适当喝一些含有电解质的饮料
比如淡盐水或者口服补液盐。而那些爱喝冰啤酒、甜饮料的人,得悠着点——这些东西喝多了,反而会让身体更容易脱水。
第三,家里一定要做好降温措施。如果有空调,温度可以设定在26℃-28℃,既凉快又节能。如果没有空调,可以用风扇配合湿毛巾降温,或者在房间里放一盆冷水
让空气湿润凉爽一点。这些方法虽然“古早”,但效果不如空调给力。
第四,注意饮食清淡。高温天气里,吃太油腻、太辣的东西只会让身体更不舒服。建议多吃一些含水量高的食物,比如西瓜、黄瓜、冬瓜等,这些食物既能补水
又清凉解暑。记得,喝冰镇西瓜汁可以有,但别贪凉,胃一凉,肠胃炎也会跟着来。
如果不小心发现自己或者家人已经出现了中暑的初期症状,比如头晕、恶心、出冷汗,该怎么办?别着急,先把人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服散热
用湿毛巾敷在额头、脖子和腋下。如果症状没改善或者加重,比如体温超过39℃、出现意识模糊,赶紧拨打120,这就不是自己能处理的了。
说到这儿,咱们再聊点有意思的。有人问,高温天到底能不能喝冰水?答案是:当然可以!只要不过量,冰水既能解暑又能补水,简直是夏天的“续命神器”。
但别喝太快,也别一口气灌下去,免得肠胃受不了。还有人问,夏天是不是可以“裸睡”?裸睡确实能帮助散热,但前提是床单要干净,室温别太低,否则容易着凉。
想提醒大家一点,北京的高温天气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千万别掉以轻心。老人、孩子和体弱多病的人群尤其要多注意,不要为了省空调电费给健康埋雷。
高温天不是开玩笑的事,热射病更不是随便扛一扛就能过去的。今天的科普说到这儿,你还有什么关于高温防护的问题吗?可以留言讨论哦!记得,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 中国气象局.《高温天气健康防护手册》.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