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注意到了没有?最近咱们外长王毅去了印度访问,印度外长苏杰生之前也来过中国——这可是自打2020年边境发生冲突之后,两边外长第一次互相串门儿。你说这背后是不是有点啥信号?
印度不寻常的国度
不少人心里嘀咕:怎么偏偏是这个时候,中国主动伸手,印度也乐意接?这事儿说来话长,咱得把时间线往回拉一点,看看莫迪老仙这十年到底在折腾些啥。
莫迪2014年上台,之后就一路开挂模式,搞什么“印度制造”、废钞令,动静大得全世界都在看。那阵子印度GDP数字飙得跟火箭似的,很多人说里面掺了牛粪和水分,但你也不能完全不认——人家确实没闲着。
莫迪
可问题是,方向跑偏了再努力也白搭。2017年中印洞朗对峙,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两国关系直接冻成冰。再加上今年特朗普又挥起关税大棒对着印度猛捶——莫迪这场“赌国运”的大戏,演了十年,终于有点演不下去了。
中印结束军事对峙
这里头有个关键节点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2019年2月,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爆发的那场空战。印度当时越境打击,结果反被巴军打下两架战机,一名飞行员还被活捉……场面那叫一个尴尬。
虽然巴基斯坦空军这一仗打得确实漂亮,但真正让整个局面扭转的,其实是巴基斯坦陆军的行动。他们不光反击了印控区的多个目标,甚至传出瘫痪了印度部分电网的消息——这一下子就把印度从“地区强权”的自我幻想里打醒了。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爆发
从那以后,印度的对外策略悄悄变了调。不再一门心思抱美国大腿,开始讲“多边主义”、搞“平衡外交”。为啥?因为它终于看清了:自己那点地缘筹码,根本卖不出天价。
你仔细琢磨一下印度这国家——块头大、人多、地理位置重要,看起来是个“潜力股”。但往里一看,问题全是硬骨头。最要命的是什么?经济结构畸形,底层老百姓活得太难了。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家庭的食品开支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超过45%,老百姓赚点钱基本全吃进去了,这叫“恩格尔系数”爆表——换句话说,绝大多数人根本没钱拿去消费别的,更别谈什么“发展型支出”。
“恩格尔系数”爆表
更惨的是什么?印度还是粮食出口大国,但同时每年却有大量的人饿死。为什么?因为种经济作物出口更赚钱,地主和商人可不会管你穷人吃不吃得饱。
这种社会结构导致了一个死循环:有钱人狂捞钱,但捞完不投入本国——因为马路脏、电不稳、网络差,他们更乐意去迪拜买豪宅、去伦敦刷卡;穷人拼命活但也只是活着,根本创造不出什么高附加值的东西。
所以你明白了吗?印度不是没努力,是它的“财富”根本流动不起来——全卡在阶层固化、剥削残酷这个死结上。莫迪再强人,再民族主义煽情,他也动不了这个根基。
你说外企去印度投资?别天真了。政府拿着枪和法令都收不上来税、搞不起基建,你一个外来公司凭什么能赚到钱?
所以这十年,印度就像陷在一个泥潭里——步子迈得很大,但脚底下全是泥,根本走不远。2019年空战只是一个导火索,让莫迪终于看清:靠美国?美国只把你当棋子;靠民族情绪?饭都吃不饱谁一直跟你high。
印度就像陷在一个泥潭里,需要学会自救
现在它掉头向我们示好,不是突然想通了,而是实在没牌可打了。中印能不能借此真正回暖?还得看印度能不能踏踏实实别作妖。
好了,就说这么多,我说清楚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