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八点,维多利亚港的海风还带着点凉意。戚继光舰缓缓驶入视野,舰身笔直如刃,劈开水面。岸边人群举起手机,有人忽然喊了句:“快看甲板!”只见百余名海军学员迅速列队,转瞬拼出“76”两个大字。紧接着队形再变,三颗人形组成的心脏中央,赫然是“中国心”三个字。旗语打出“国安家好”,那一刻,海面安静了几秒,然后掌声响起。
这不是阅兵式,也不是影视拍摄,而是真实发生在2025年国庆前夕的香港昂船洲码头。戚继光舰和沂蒙山舰首次抵港,带着1200多名海军学员完成远海实习任务的中途停靠。他们要在风浪中练航海、学战备,也要在甲板上,用最青春的方式,把对祖国的告白写进海天之间。
这些学员大多二十出头,来自大连舰艇学院、潜艇学院,甚至还有外籍留学生混编其中。他们在烈日下操练天文导航,在深夜轮值瞭望哨,在摇晃的甲板上坚持体能训练。可你若以为军校生活只有苦练,那就错了。休息时,他们会打篮球、办知识竞赛,舰上广播还播着自己录的“远航快报”。正是这群会喊累、也会笑的年轻人,在抵达香港前悄悄策划了这场“造型秀”。“我们想让市民看到,军人不只是威严,也有温度。”
当香港市民隔着栏杆挥手,孩子们踮脚张望,有位老人默默举起右手敬礼。那一刻没有口号,却比任何口号都响。一位城大的学生挤在参观队伍里,反复念叨:“以前只在直播里看阅兵,这次是真真切切站在国之重器面前。”他攥着预约成功的二维码,像攥着一张通往骄傲的门票。
真正的爱国,从来不是喊出来的,是在心里扎根后自然长出的枝叶。它藏在学员们变形三小时的队列里,藏在市民抢票一分钟秒光的指尖上,也藏在孩子眼里的光中。
别总觉得宏大叙事离我们很远。其实每次你为这样的画面心头一热,就已经在参与一种沉默的守护。如果哪天你也站上军舰甲板,请记得摸一摸那冰冷的栏杆——它下面,全是滚烫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