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平时看电视或者刷手机,看到一个地方办大型活动,比如演唱会、博览会,或者像这次在佳木斯抚远举办的第七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场面都特别宏大,人来人往,井然有序。
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会琢磨,这么多人、这么多车,是怎么做到不乱套的?
这背后肯定有大学问。
其实,咱们看到的这份祥和与热闹,就像是水面上漂着的天鹅,姿态优雅,但水面下,却有一双脚在拼命地划水。
这双“脚”,很大程度上就是咱们的公安民警们,他们用一套看不见的精密系统,为整个盛会筑起了一道牢固的安保大堤。
首先,这种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绝对不是临时抱佛脚,说今天有活动,明天派些人去站岗那么简单。
它更像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项目,得提前好几个月就开始设计图纸。
原文里提到佳木斯市公安局“提前召开会议成立工作专班”,这“工作专班”说白了,就是一个“最强大脑”指挥部。
这个指挥部里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沙盘推演”。
他们会把整个活动区域的地图铺开,然后开始做各种设想。
比如,大会开幕式那天,预计会有多少外地游客过来?
他们会开多少车?
这些车从哪些高速口进来,可能会停在哪里?
主会场周边的人流密度在哪个时间点会达到峰值?
万一有老人中暑了怎么办?
有小孩跟家人走散了怎么办?
这些问题,都得像下棋一样,提前想好应对的棋路。
这个“专题方案”就更是细致入微了。
它可能细到什么程度呢?
比如说,从嘉宾下榻的酒店到主会场的这条路,全长多少公里,有几个红绿灯,有几个容易堵车的瓶颈路段,每个路口在早、中、晚三个时段分别需要派驻几名交警,他们的具体站位、手势规范、通讯频道全都要写得清清楚楚。
甚至连沿途有多少个小巷子,会不会有车辆突然窜出,都需要设置观察哨。
这就是把责任压实到了每一个具体的点位和人头上,确保整个安保网络没有一个疏漏的网眼。
更关键的一环,是跟其他部门的配合。
公安不可能包打天下。
原文里提到了文旅、交通、应急、卫健这些部门,这就是一个“联合作战”的体系。
打个比方,这就像咱们家里装修,电工、水管工、木工、油漆工得相互协调着来,不能各干各的。
在安保工作中也一样。
公安的监控中心通过无人机发现某个区域人流过于密集,有安全隐患,这个信息会立刻通过联勤联动机制,同步发给交通部门,路口的交警马上就会调整信号灯,或者引导车辆绕行,从源头上减少再往里去的人流。
同时,应急部门的消防车和卫健部门的救护车,可能就已经悄悄地移动到离这个区域更近的待命点,一旦有事,几分钟内就能赶到。
这种高效协同,把各个部门的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一个反应迅速、处置果断的强大合力,这正是我们国家在社会治理能力上的一个巨大优势。
说完了幕后的运筹帷幄,再来看看咱们老百姓能最直观感受到的交通。
一场盛会,交通就是城市的“大动脉”,动脉一堵,全身都得瘫痪。
佳木斯公安交警部门做的,就是一次精密的“交通手术”。
他们提前规划,把通往核心活动区的道路设为“绿色通道”,重点保障。
而周边的路网则被设计成无数条“分流渠”和“缓冲带”。
这种“临时交通管制”,不是简单粗暴地用护栏一围了事。
它其实是动态的、智能的。
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个路口的摄像头画面和车流量数据,哪里红了(代表拥堵),哪里绿了(代表畅通),一目了然。
指挥员会根据这些实时数据,像调节水龙头一样,随时调整管制范围和时间,力求在保障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市民日常出行的影响。
咱们在路上看到的,是交警们帅气的指挥手势和笔挺的站姿。
但咱们看不到的,可能是他们在上岗前,已经在会议室里对着地图反复研究了几个通宵;也看不到他们在烈日下站立数小时后,警服早已被汗水湿透,但眼神依然专注。
他们是这座城市流动的“导航仪”,是保障盛会血脉畅通的最可靠的“压舱石”。
当然,安保工作不光有严肃的“力度”,更有贴心的“温度”。
如果说严密的布防是为了大家的安全,那么周到的服务就是为了大家的心安。
佳木斯公安这次就做得特别暖心。
他们在人流密集的地方设立了“公安便民服务点”,这个小小的帐篷或者岗亭,作用可不小。
外地来的游客,人生地不熟,找不到会场入口了,可以去问路;手机拍了一天照没电了,可以去应急充电;带孩子出来玩,一不留神孩子跑丢了,这里就是最让人安心的求助站。
这些服务,把警察的形象从一个单纯的执法者,变成了一个可以随时依靠的身边人。
还有那个“绿色通道”,更是体现了执法的人情味。
想象一下,在人山人海的活动现场,万一有游客突发心脏病,时间就是生命。
这时候,一个紧急求助电话打过去,“绿色通道”立刻启动。
可能就是一名交警骑着摩托车在前面开道,用警笛声为救护车清开一条生命之路。
这种时候,执法的权威就转化成了守护生命的力量,让人心里觉得特别踏实。
同时,通过官方的微信、微博等平台,提前发布交通管制信息和安全提示,这是一种非常现代的治理方式。
它不是居高临下地命令你,而是像朋友一样提醒你,帮你规划行程,让你也成为城市顺畅运行的参与者。
这种管理与服务的结合,让整个安保工作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也让“警”色,成为了这场如画盛会中最温暖、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