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决赛第二节还剩 4 分钟,杨力维把田中心的腰贴得死死的,俩手一张跟个大网似的。可这 1 米 72 的日本姑娘猛地加速变向,跟条泥鳅似的从缝里溜出去,抬手就扔了个三分。
这届女篮亚洲杯,19 岁的田中心就靠这手 “不讲理三分” 在场上打得特别出彩。半决赛对中国拿了 27 分,决赛打澳大利亚也有 21 分,场均 27 分的表现,让网友直喊 “这是女库里吧”。
但著名评论员杨毅的话跟泼了盆冷水似的:“犯不着太崇拜,从 2009 年秦皇岛亚锦赛开始,日本女篮就这么打球,田中心不过是体系里出来的罢了。” 这话一出来,评论区直接炸了,有人骂他 “酸葡萄心理”,也有人点赞说 “说到点子上了”。
田中心能打出来真不是碰巧,日本女篮主帅盖恩斯说了个事儿:这姑娘从 12 岁起,每天雷打不动投 500 个三分,单是练 “被人防着时急停跳投” 就练了 3 年。更关键的是,日本青训从 U13 就分 “技术组”,1 米 7 以下的孩子专门练跑位和投篮,根本不管身高。
再看咱们这边,基层教练选后卫,先掏出尺子量身高。就田中心这 1 米 72 的个头,在国内连省队青训营的门都摸不着。网友说得特扎心:“中国女篮选后卫跟挑模特似的,日本就像挑狙击手, 人家练准头,咱们比谁长得高。”
亚洲杯半决赛,中国队派上 2 米 07 的韩旭和 2 米 26 的张子宇,想靠 “双塔” 压垮日本队,结果被田中心这帮人投得满场窟窿。数据就可以说明:日本队三分命中率 37.3%,咱们才 34.5%;人家后卫场均投 12 个三分,咱们的李缘场均才 4 个,还总被骂 “只会传球不敢投”。
说白了,不是李缘不想投,是战术不允许,日本联赛里,田中心的 “球权使用率” 高达 32%,可李缘在 WCBA 才 18%, 咱们的后卫更像 “给内线喂饼的工具人”,人家的是 “能自己终结比赛的核心”。
现在网上吵翻了:有人说该彻底学日本,砸钱搞后卫青训;有人急了:“丢了内线优势,咱们连亚军都拿不到!” 其实宫鲁鸣说得在理:“内线不能丢,但得找到高和快的平衡点。”
说到底,田中心那手三分也不是天生就准。当咱们还在纠结 “1 米 72 能不能打球” 时,人家早就用一套体系批量造星了,篮球这事儿,准头和脑子,有时候比身高管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