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把战场变游戏?杀一人得6分,乌军实施“积分换武器”延缓战局

发布日期:2025-08-05 13:38 点击次数:54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2024年,乌克兰政府就开始实施“无人机军功积分”制度也被称为“e积分”制度,规定前线部队使用无人机摧毁俄军装备或杀伤敌兵后,可按战果获得积分。

根据目前具体标准来看,击杀一名俄军士兵获得6分,俘虏一名可得60分;击伤坦克20分,彻底摧毁则值40分;摧毁火箭炮系统依据口径大小可获20至50分。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战场也被视为游戏对待?

“电子积分”的战场

在乌军“勇敢者1号市场”平台上,43分可换一架“吸血鬼”无人机,55分兑换“莱莱卡-100”无人机,60分换取远程侦察设备,66分则能获得一架“海狸”无人机。

这个被称作“战争中的亚马逊”的在线军火平台,汇集了1600多种武器产品,允许部队直接用积分下单,由国防部支付费用,一周内送货至前线。

而且士兵获取积分的过程如同游戏任务,那就是作战后需将无人机拍摄的视频上传至“三角洲”通信与态势感知系统,经核验确认战果后,积分自动计入账户。

最为主要的是,系统设计者还明显鼓励“抓活口”,例如俘虏士兵60分的奖励是击杀的整整10倍,这不仅出于战俘交换的实用考量,也暗含降低舆论谴责的政治智慧。

很快第414无人机营,就成为这套系统的最大赢家,这支最初仅为排级规模的部队,凭借积分制跃升为团级建制。

该营累计斩获14757分,兑换了500架小型无人机、500架夜间无人机、100架“吸血鬼”和40架侦察无人机,而且据统计,该营摧毁的俄罗斯装甲车辆占乌军总摧毁量的8%。

特别是当乌军将歼灭单兵的积分从2分提高到6分后,第414营当月歼敌数立即翻番,目前该系统已覆盖乌军90%的无人机单位,超过420个战斗小组参与其中,形成了一套“以战养战”的可持续消耗模式。

但这种“游戏化”管理,也正衍生出扭曲的战场行为,例如有操作员为凑足55分兑换“莱莱卡-100”无人机,刻意诱导俄军士兵进入杀伤范围后才发起攻击。

即便战果获得认证,但兑换无人机常需等待数月,特别是当装备最终送达时,最初“赚积分”的作战单位可能早已换防,导致“赚积分”与“用积分”严重脱节。

遭到抵制

最为主要的是,这套将游戏机制演变成战场激励的方法,也引发着深刻的道德争议,尽管乌克兰第一副总理费多罗夫曾公开肯定该制度“提高前线部队士气”的作用。

但批评者指出,当人命被明码标价,《日内瓦公约》强调的“军事必要性”原则在积分排行榜前变得苍白无力。

特别是根据美军研究报告指出,约60%的乌军无人机操作员会产生“游戏厅错觉”,而且界面设计对杀戮行为的脱敏作用,使得年轻士兵在按下攻击按钮时,仿佛在玩电子游戏。

而且乌克兰政府更是于2025年7月30日推出“Contract 18-24”无人机操作员专项计划,志愿者签约两年即可获得100万格里夫纳(约合2.4万美元),分三期支付。

完成合同者还可获得0利率房贷、教育补贴及12个月兵役豁免权,根据国防部长丹尼斯·什米哈尔强调:“我们正在建设一支能够阻止俄罗斯的力量。”

不过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战争奖励机制在人类历史中始终若隐若现,例如沙皇时代,俄军士兵摧毁一门大炮可得100卢布,俘虏将领值1000卢布。

而且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击毁坦克奖励500卢布,甚至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俄军为摧毁一辆西方坦克悬赏100万卢布(约7.9万人民币)。

特别是2025年5月,12名俄军士兵联手击落乌克兰首架美制F-16战斗机,当场瓜分1500万卢布(约19.5万美元)。

而俄军甚至明码标价外国雇佣兵的生命:美国籍值5000美元,法国籍3500美元,格鲁吉亚籍也有500美元。

就连莫斯科街头广告牌也赫然写着:“摧毁艾布拉姆斯坦克=百万卢布+首都公寓”,与乌军军营里“再杀10人换侦察无人机”的计数板,共同构成这个时代的战争寓言。

主要信息来源:

原文登载于参考信息2025年07月27日关于用战果兑换军需采购积分?乌前线部队新激励机制引争议的报道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意昂体育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