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的新能源品种、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18条举措、科创板深化改革,以及严打信披违法的监管态势,正共同勾勒出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证监会期货监管司副司长王颖在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宣布,将推动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进一步完善商品指数体系。
这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风险管理工具,帮助企业在全球经贸秩序深刻调整、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稳健运行。
1 期货市场再扩容
8月20日,王颖在论坛上表示,证监会将“持续丰富产品供给”,包括推动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并进一步完善商品指数体系。
这一举措旨在扩大期货及衍生工具的覆盖面,更好地满足市场风险管理需求。
面对国际经贸秩序深刻调整和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中国期货市场近年来已经新上市了多晶硅、铸造铝合金、纯苯、丙烯等重要品种。
2 产业参与度持续提升
期货市场的产业客户参与度正不断提升。2024年全市场产业客户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2.2%,48个主要品种产业客户持仓量折合现货市场规模超2亿吨。
参与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连续十一年保持增长,表明期货市场在帮助企业稳定生产经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货价格国内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套期保值、期现套利、含权贸易等多种形式被广泛采用,期货价格深度嵌入现货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
3 对外开放路径不断丰富
中国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路径也在不断丰富。豆油、橡胶等品种期货结算价授权业务接续“走出去”,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期权品种数量扩容至91个。
一些品种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定价参考,提升了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话语权。
王颖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坚定推进期货市场高水平开放,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稳步增加特定品种以及合格境外投资者可参与交易的境内期货期权品种范围。
4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
除了期货市场的新动向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也有重大举措。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该《意见》从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五大方面,提出了18条针对性支持举措。
这些举措旨在推动构建与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金融体制,加快金融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
5 科创板深化改革加速
资本市场改革方面,科创板正迎来新一轮深化改革。今年6月,中国证监会宣布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继续充分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
开市六年来,一系列制度创新相继在科创板落地、生长,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科创板已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一批上市公司正持续推动前沿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
6 严打信披违法行为
在强化监管方面,上海金融法院与上海证监局于8月20日联合发布了十个涉证券虚假陈述案例,展示了打击各类信披违法行为、净化资本市场生态的鲜明态度。
本次发布的十个案例包括五个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金融审判典型案例,以及五个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行政监管执法案例,体现了加大立体追责力度,加强资本市场诚信建设的共同立场。
上海证监局表示,将对信披违法行为继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夯实市场诚信根基,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保驾护航。
7 全球资本看好中国资产
在全球市场面临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环境下,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和吸引力正在持续提升。
从全球主要市场估值对比来看,A股市场具备显著的估值优势。截至5月10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的PE分别为14.50倍、25.12倍和30.53倍。
相比之下,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的PE分别为25.32倍、37.40倍和27.60倍,均显著高于自2010年以来的历史中位数。
8 政策“组合拳”注入确定性
近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后,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等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稳定资本市场的举措。
这些稳市场的政策“组合拳”正在给资本市场注入更多的确定性,不断提升中国资产的吸引力。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我们有靠谱的经济发展、靠谱的宏观政策、靠谱的制度保障,这在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为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注入更多的确定性。”
政策“组合拳”正在给资本市场注入更多的确定性。随着液化天然气等新能源品种的上市,企业将获得更多风险管理工具,帮助它们在全球经贸秩序深刻调整的背景下稳健运行。
境外客户参与我国期货市场的便利度将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