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背着170亿美元的债,反手就敢再砸60亿美金,去修一座大坝。
这事儿听着,是有点疯。
钱都去哪了?进了谁的口袋?想搞明白,得去莫桑比克的一个小村子,听听理发店里吹风机的声音。
瓜姆贝的理发店,48岁的他守了好多年。
过去,店里黑得跟个洞似的。没电,他就靠一把老剪刀,慢吞吞地给客人剪头发。
客人不耐烦,他自己也累得够呛。挣的那点钱,也就勉强填个肚子。
直到有一天,电线杆子,终于立到了村口。
瓜姆เบ二话没说,立马买了台吹风机。当那嗡嗡声第一次在店里响起,整个村子都像是被吵醒了。
来理发的人开始排队,他的收入,直接翻了一倍不止。
他总念叨一句话:“以前以为电是城里人的玩意儿,现在才知道,这东西能让咱们穷人有奔头。”
电一来穷人就敢做梦了
电来了,村里的药店终于敢进需要冷藏的胰岛素了。
货运司机也敢在晚上跑长途了。村口一夜之间,冒出好几个卖冰棍儿汽水的小摊。
这些小小的改变,就是这个国家最想看到的奔头。
要知道,就在几年前,莫桑比克还是全世界最缺电的地方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能用上电。
在农村,天一黑,世界就死了。孩子们想写个作业,只能围着煤油灯,个个被熏成小黑脸。
莫桑比克国有电力公司说,今年的电力覆盖率,已经冲到了60%。
光是今年,就有超过56万户家庭,告别了黑暗。这背后,是一场赌上国运的“电力革命”。
大坝和屋顶上的太阳
一条腿,是顶天立地的大项目。
他们在赞比西河边上,砸下60亿美金,要建一座叫姆潘达・恩库瓦的水电站。
这可是南部非洲五十年来最大的水电工程。
这玩意儿一旦建成,不仅能把莫桑比克全境都点亮,多出来的电还能卖给邻国。
用邻国的钱,再回头搞自己家的建设。这盘棋,下得很大。
另一条腿,就务实多了。
对那些偏远山村,拉电网成本太高,不划算。
他们就搞离网项目。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铺几块太阳能板。
照明、手机充电,甚至带个小冰箱,都够用了。
现在,全国有十分之一的新增用电户,靠的都是这个。
有个村子,以前想吃根冰棍,得跑上20公里。自从装了太阳能,村里小卖部的冰柜就没空过。
一个夏天,光卖冰镇饮料就能赚一大笔。
能源顾问昆班内说得实在:“别老盯着大坝看。真正的莫桑比克在农村,小项目一样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银行不是来扶贫的
国家欠着一屁股债,去年光还利息就花掉了21亿美金。这笔钱要是拿来装太阳能板,又能点亮几十万个家。
有人说,找世界银行啊。
昆班内一句话怼了回去:“世界银行不是上帝,它是来做生意的,钱不是白给的。”
这次的大坝项目,世界银行就没直接掏钱。它当了个“中间人”。
它拉来了道达尔能源、法国电力公司这些国际巨头当投资方。自己呢,就提供风险担保和法律支持。
这套玩法,现在很流行。不再是简单的给钱,而是让大家一起进来做生意,有钱一起赚。
这些跨国公司也不傻,他们图的是长远回报。
大坝建成了,卖电就能赚钱。而且,电通了,经济活了,他们在这里搞别的生意也方便。
就像道达尔能源,在当地有天然气项目。过去老被缺电折腾,现在能源一稳定,效率立马就上去了。
莫桑比克政府自己也清醒。他们鼓励本国企业也参与进来。
比如,小型的太阳能项目,就优先给本地公司做。
一个叫马里奥的年轻人,以前就是个工地小工。后来跟着干太阳能项目,学会了技术。
现在他自己开了家公司,手下管着二十多号人,专门给偏远村庄装太阳能。
结语
所以,这60亿美金,到底富了谁?
答案很清楚。法国电力公司、道达尔这些巨头,肯定是赢家。像马里奥这样的本地小老板,也抓住了风口,富了起来。
但故事的另一面,更有意思。
在首都马普托的一个贫民社区,38岁的阿尔林多过去无所事事,天天在街上晃。
去年底,他看到工人们开始在社区里竖电线杆,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他跑去跟邻居说:“等通了电,我想开个冷饮摊,卖冰镇汽水,你觉得咋样?”
现在,他已经攒钱买好了一台二手冰柜,擦得锃亮,就等着通电那天。
他说:“以前觉得日子没指望,现在看着电杆一天天立起来,就觉得有奔头了。”
在中部小镇的医院里,医生萨拉也感觉到了变化。
过去,电说停就停,珍贵的疫苗只能放保温箱里,经常因为温度不对就报废了。
现在,医院装上了专业的冷藏柜。孩子们打疫苗,再也不用跑远路了。
萨拉说:“以前最怕停电,现在我们甚至能在晚上做急诊手术,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莫桑比克总统说过一句话:“电力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电,什么都干不了。”
电,确实不能让穷人一夜暴富。
但它能给无数个瓜姆贝、阿尔林多一个机会,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它让理发店有了嗡嗡作响的吹风机,让小卖部有了装着希望的冰柜,让医院存住了救命的疫苗,让孩子能在灯下读书。
当电流穿过电线,点亮的不仅是灯泡,更是这个国家无数普通人心里,那份对好日子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