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五粮液狂砸24亿造车成功,车标被哄笑!网友:这也太省事了

发布日期:2025-07-19 00:47 点击次数:127

一、五粮液为啥突然跨界造车?

白酒巨头突然造车,乍看挺魔幻。

但看看白酒行业现状,就懂五粮液的无奈。

这几年,白酒市场竞争很激烈,中小酒企日子难过,连五粮液这样的巨头都遇增长瓶颈。

怎么办?

得找新路子。

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领域,正火得发烫。

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能破6000万辆,市场规模超万亿。

这么大的蛋糕,五粮液能不眼馋?

卖酒攒下的家底厚,不差钱砸研发、建工厂。

再说,五粮液品牌运营是把好手,这么多年攒下的美誉度,能给凯翼汽车引流。

二、车标被吐槽像酒杯,设计真这么拉胯?

凯翼昆仑iHD一亮相,车标就成了槽点。

那V形设计,被网友说像倒扣的酒杯,还有人调侃是“幼园手工作业”。

这设计真这么敷衍?

往深了想,五粮液可能有自己的算盘。

酒杯造型能呼应酒业基因,V字又象征胜利,想传递积极意义。

但消费者不买账,投票显示72%的人觉得换标能提升销量。

这事也反映出跨界造车的难点:品牌认知断层。

消费者认五粮液的酒,可不认它的车。

车标设计没做好,一下就把消费者推远了。

三、技术全靠“拿来主义”,能行吗?

五粮液造车,玩的是“拿来主义”。

动力系统用比亚迪的1.5T混动技术,电池是宁德时代的,底盘调校交给奇瑞。

这配置看着还行,但核心技术都在别人手里,五粮液自己的研发能力在哪?

好处是能快速推出产品。

比亚迪的发动机热效率40%,省油;

宁德时代的电池,纯电续航150公里,从续航1200公里,日常用够了。

底盘调校偏舒适,过减速带不颠。

但风险也不小。

系统整合能力是关键,光拼零件不行。

要是出了技术问题,责任算谁的?

再说,长期看,没自己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怎么保证?

四、9万多买混动SUV,能打动消费者吗?

凯翼昆仑iHD价格挺诱人,10.99万起,优惠后9.99万,顶配不到17万。

同级别里,这价格算低的,空间还大,7座布局,适合家庭。

但消费者不傻,买车要看品牌、售后、保值率。

五粮液造车是新手,售后网点少,三线城市车主保养得跑老远。

保值率也让人担心,二手车商一听是五粮液造的车,直摇头。

还有细节问题,入门版砍了PM2.5过滤装置,北方用户得自己想办法。

高配配置多,但价格上去了,性价比优势就弱了。

五、跨界造车,五粮液能成吗?

现在看,凯翼昆仑iHD销量一般,2024年最高月销不到400台。

这说明跨界没那么容易。

汽车和白酒是两码事,消费逻辑不一样。

买车是理性决策,要看配置、品质、服务。

但五粮液也有优势,没传统车企的包袱,打价格战狠。

要是能把售后体系建起来,多听听消费者意见,改进产品,说不定有机会。

造车是长跑,不是短跑。

五粮液这步棋,勇气可嘉,但挑战不少。

能不能成,还得看后续动作。

毕竟,市场不相信眼泪,只认实力。

最后总结:

五粮液跨界造车,是无奈也是尝试。

车标被嘲、技术依赖别人、市场认可度低,都是现实问题。

但它也有价格优势、品牌基础。

这条路不好走,成不成,交给时间吧。

希望五粮液能顶住压力,把车做好,别让消费者失望。

声明:文中数据和事件都来自权威媒体公开报,文章仅一家之言,个人粗浅思考,仅供交流,并无不良导向。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意昂体育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