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场说走就走的“野游”,需要动用多大的阵仗?在广东江门,答案是:市、区、镇三级联动,超过40名救援人员,4架无人机空中盘旋,2艘冲锋舟水上待命。而这一切,只是为了搜救擅自闯入深山、最终被困的6名男女和他们带的一条狗。
当公共资源被如此大规模地调动,去为一个本可避免的个人任性行为买单时,事情就远不止是一场简单的户外探险了。
穿着短袖裤衩,勇闯省级保护区
事情发生在8月3日,广东江门新会区的古兜山。这里并非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而是生态环境复杂、明令禁止随意进入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山外,官方的警示牌醒目地立着,但对于一心追求“野趣”的三男三女来说,这些规定显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他们的准备工作堪称离谱。面对地形复杂、荆棘丛生的原始山林,这几位“驴友”的装备仅仅是短袖、裤衩,外加一个提袋。这种近乎“裸奔”式的装备水平,就敢往深山里钻,与其说是勇敢,不如说是对自身安全和自然环境的极度藐视。
不出所料,意外很快发生。傍晚时分,一行人迷失了方向。更糟糕的是,其中一人和他们的狗失足掉进了一个约10米深的坑里,这高度相当于三层楼。虽然幸运地没有受重伤,但想靠自己爬出来,已经绝无可能。
周围的同伴束手无策,一番瞎忙活后,不仅没能救出同伴,反而耗尽了所有人的体力。夜幕迅速降临,山林里漆黑一片,气温骤降,他们没有食物、没有水,甚至连一件御寒的衣物都没有。恐惧和绝望中,他们在晚上7点左右,用时有时无的手机信号,拨通了求救电话。
无人机和冲锋舟,为谁的任性买单?
接警后,一场深夜紧急救援立刻启动。新会区的应急、公安、消防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救援队火速集结。天色已黑,山林里伸手不见五指,加上山路崎岖、植被茂密,救援人员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
考虑到从陆路进山可能要花费两个小时,救援队在问清大概位置后,果断决定从水路推进,以节省宝贵时间。于是,冲锋舟和橡皮艇派上了用场。与此同时,无人机升空,利用热成像技术在黑暗中搜索生命迹象。
这场救援,动用的不仅是人力物力,更是救援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在荆棘丛中用工具开路,衣服被露水和汗水浸透,又冷又湿,但为了尽快找到被困者,他们没有丝毫停歇。
这种“我闯祸,你买单”的模式,近年来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讨论。一次山地救援的平均成本动辄数万甚至十几万元,如果动用直升机,费用更是高达几十万。江西庐山西海曾有6名驴友被困,获救后就收到了一张2万元的救援账单。救援资源是宝贵的社会公共品,它的每一次动用,都可能影响到另一场更紧急、更危急的救援。
从永泰到江门,被困的总是“不听劝的”
江门的这起事件,绝非孤例。就在今年7月,福建永泰有28名驴友在登山时被困,同样是多部门联手,才将他们全部救出。去年11月,还是在永泰,6名驴友被困深山,其中一人脚踝骨折,救援人员花了20多个小时才把他们安全转移。
这些频繁发生的事故,主角几乎都是那些无视警告、准备不足、盲目自信的“探险者”。他们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危险打卡”的经历,却将安全抛之脑后,把潜在的巨大风险转嫁给了整个社会。
自然的威力远超想象。广东惠东县曾发生过6人下水游玩,最终5人丧生的悲剧。在无法预知的危险面前,人类的生命极其脆弱。一时的任性,换来的可能是生命的代价,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结语
直到当天晚上11点左右,经过数小时的艰难搜寻,救援人员终于找到了那6名精疲力竭的驴友和他们的狗。在确认所有人身体无大碍,并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水之后,又小心翼翼地护送他们,直到凌晨才安全抵达山下。
人是救出来了,但事情并未结束。相关部门已经对他们擅自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行为立案调查。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法规的处罚和相应的罚款。这笔罚款,他们交得一点也不冤。
探索自然、挑战自我本身没有错,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尊重规则、敬畏生命的基础之上。充分的准备、专业的知识和对风险的评估,才是户外探险真正的“安全绳”。而不是把希望寄托于事后的救援,让别人为自己的鲁莽行为承担风险和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