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开国大典搀扶宋庆龄者身份揭秘 曾国藩后裔18岁嫁叶剑英

发布日期:2025-09-03 01:05 点击次数:184

开国大典中,搀扶着宋庆龄的人是曾国藩的后裔,她18岁嫁给了叶剑英。

1949年开国大典的照片中,有一张非常珍贵的历史图片,是很多人未曾见过的。

大家最熟悉的画面是毛主席和一众革命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但很少有人了解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上那个城楼的。

图/扶着宋庆龄的那位是曾宪植

在这张宝贵的老照片里,毛主席走在最前面,朱德将军紧跟其后,还有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女士。这些重要的人物精神抖擞,正沿着台阶走上天安门的城楼。

在这过程中,曾宪植陪伴着宋庆龄女士一同前行。当年,组织邀请宋庆龄来北京参加新中国的成立活动,因为她的特殊身份,需要一位得体的陪同人员来协助处理相关事务。

组织上考虑到曾宪植早在1927年就与宋庆龄女士相识,两人已经是老朋友了,因此特别安排曾宪植陪同宋庆龄女士。

虽然很多人不太了解曾宪植,但她独特的气质和美丽的外表还是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曾宪植的背景可是相当不简单,既有着令人瞩目的家世,又在成长过程中选择了独特的人生方向,值得好好聊聊。

曾宪植后来的各种身份让人不得不重视,可以说,曾宪植身上处处都让人觉得“非同小可”。

曾宪植来自一个有名望的家庭,他的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曾国藩的亲弟弟,这样的家世确实令人羡慕。然而,家庭背景并不能带来真正的荣耀,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族赢得荣誉,那才是真正值得骄傲的。

图/由曾宪植提供

曾宪植是一位为家族赢得荣誉的女性,她是家族里的第一个中共党员。通过自己的才能,曾宪植创造了一份辉煌的个人历史。

出自书香门第的黄埔军校女学员

1910年,曾宪植在长沙的曾府出生。曾国藩的家教对后代影响深远,为子孙后代树立了榜样。

曾国藩在写给家人的信里说过,他不希望家族每一代都富贵,只希望后代能出一个秀才。他的这个愿望最终实现了。

曾宪植这一支,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书香门第”。家里兄弟姐妹都有名校背景,家里没有一个文盲,每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图/曾宪植(中)

曾宪植从小就非常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出色。除了文化课以外,她还有很多特长,长得也很漂亮。她是学校女子篮球队的核心队员,还能反串扮演京剧中的武生角色,可以说是非常多才多艺了。

年轻的曾宪植对国家的未来和命运十分关注。随着国民革命军一路北伐取得胜利,革命的形势逐渐好转。

1926年,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次招收女生,这让曾宪植非常高兴。曾宪植品学兼优、体质棒、长相好,从2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被正式录取为学校学员。

从那时起,曾宪植的生活走向了一条全新的路径,那就是他一生致力于追求的、充满困难与挑战的、极其不易的革命之路。

或许曾宪植天生就不太安分,他没有走父辈安排的道路,也没有像兄弟姐妹那样考入名校,过那种远离尘嚣的知识分子生活。相反,他选择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照片/曾宪植(左二)

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曾宪植这批女兵可以算是首批试点的代表。她们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和艰辛,可想而知,是非常大的。

1927年,刚到军校不久的曾宪植就跟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对抗夏斗寅的战斗。尽管是女性,曾宪植却像勇敢的男子汉一样,毅然投身到激烈的北伐战场。

没过多久,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对曾经一同战斗的共产党朋友举起了刀。顿时,革命的未来变得一片渺茫,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

在重重压力和危险环境下,一些女兵选择了隐秘行动,有的则换下了军装,寻找安全的地方避难。曾宪植的家人这时也不再埋怨他的固执,而是给予了他帮助。

可曾宪植坚决拒绝了家人的照顾与保护,披上军装,迅速跟上部队的步伐,从武汉走到广州,加入了著名的广州起义。

1928年,正是我们党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曾宪植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未来紧紧与国家的命运连在了一起,从此坚定不移,绝不后悔。

图/曾宪植(右侧)

后来,曾宪植在带领大学生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抗议活动中被捕入狱。即使在监狱里,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肯向邪恶势力低头,因此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和尊敬。

出狱之后,为了保护革命的力量,组织决定让曾宪植去日本留学。没想到,日本的形势更加严峻,曾宪植在那里再次被抓捕。

在遥远的异国牢房里,曾宪植虽然孤身一人,却一点也不惊慌。她冷静从容,神情坚定。即便身处牢狱,她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色。

即便穿着破旧的囚服,曾宪植也没有动摇过他的决心和信念。为了保持干净整洁的形象,他宁愿自己忍饥挨饿,这体现了他的坚持和尊严。

曾宪植利用自己的特殊背景成功逃脱,并在日本完成了学业。1931年,他得以回国。根据组织安排,他开始从事地下工作。

在最困难的时候,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初心和对使命的坚持。曾宪植在磨难中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不懈和努力,让人肃然起敬。

成为叶剑英的妻子

1928年,当曾宪植成为共产党一员时,她已经与叶剑英结为夫妻。那一年,她在学校表现优异,常常与同学们一起上街宣传革命新理念。由于她的工作能力和年轻活力,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这里面也包括了年轻的叶剑英。此时的叶剑英已经带兵多年,深得重用,前途光明,是很多女学生心中的偶像。

叶剑英与曾宪植相处后,发现这位女子非同寻常,她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出色的工作能力,还有一颗火热的革命之心。

曾宪植也被叶剑英的英俊潇洒吸引,再加上他们都有为革命奋斗的理想,所以他们的结合也就顺理成章了。

18岁的曾宪植嫁给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叶剑英。婚后,两人各自在不同的岗位上为革命事业忙碌着。

不久,组织决定派一批干部去苏联学习先进经验。曾宪植和妻子都在名单里,他们终于有机会一起出国,这本是一件难得的好事。然而,曾宪植却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

原来,曾宪植意外发现出国学习的机会非常有限,有些同事因此无法参加。心地善良的她与丈夫叶剑英商量后,决定放弃这个机会。

这意味着,这对夫妻又要长期分开生活了。后来,曾宪植去广州工作,后来又去了日本留学。直到1931年,她才和丈夫叶剑英重新团聚。

这是他们婚姻中难得的相聚时光,对于曾宪植来说,这短暂的安宁足以让他感到安慰。

但是没过多久,两人又因为工作的原因分开了。直到1937年,叶剑英才终于回来了,这对分别了七年的情侣终于又重逢了。

后来,曾宪植怀上了孩子,当年就生下了儿子叶选宁。不过因为工作实在太忙,她狠下心来,把年幼的儿子送回老家,托付给了自己的母亲照顾。

曾宪植虽然有一个家,但大多数时间都是独自一人度过,其中的苦楚不言而喻。在家庭方面,她独自承担了许多责任。

曾宪植一直渴望与丈夫叶剑英相聚,虽然她在外坚强独立,内心却时常感到孤寂。

1941那年,曾宪植获得了去延安工作的许可,心中满是期待,想象着自己与丈夫在延安重逢的温馨场景……

图/曾宪植和叶剑英(前排左二)

现实却让曾宪植的心彻底碎了。

曾宪植主动选择了结束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段婚姻。

曾宪植的婚姻生活中,相聚的日子很少,夫妻两地分居。革命工作艰辛不易,这些都由曾宪植独自承受。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时代,曾宪植只能默默地思念着对方。

“妇联”里的“阿曾妈妈”故事

离婚后的曾宪植去了延安的党校学习,之后在敌工部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新中国成立后,曾宪植一直在全国妇联工作,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在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上,曾宪植是较早参与妇联工作的人之一。多年来,她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了党的妇女解放思想和“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理念。可以说,曾宪植是一位才华出众、贡献巨大的妇女工作领导者和组织者。

照片/曾宪植与宋庆龄

曾宪植多年来跟着邓颖超做妇女统战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和很多妇女界的民主人士关系密切,这让他在做妇女工作时得心应手。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迎接宋庆龄参加开国大典,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定曾宪植负责后勤和接待工作。

接到任务后,曾宪植在北京为宋庆龄挑选房子,并亲自负责装修。周总理在给邓颖超的信中提到:“房子已经准备好,是一栋两层的楼房,在北平很少见,里面的所有布置都是由阿曾(曾宪植)指导的。”

曾宪植做事总是亲力亲为,眼光独到,充分展现了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凭借这些经验,建国后,他在新成立的妇联领导班子中继续负责妇女统战工作。

统战工作确实挺复杂,涉及很多政策,人员背景也五花八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宪植一个人就管理着中华妇女节制会、基督教女青年会和妇女联谊会这三个大团体。仅中华妇女节制会北京分会就有170多人,可见曾宪植的工作难度有多大。

曾宪植在妇女工作中展现了很大的创新精神,比如他强调要特别注重培养女干部。

当时,全国人大代表中的女性占比只有12%。曾宪植认为,女性干部的比例还需要继续提高,这就需要她们自己多努力、多争取机会。

曾宪植还说,妇联应该成为全国妇女的娘家,这在当时可是很新颖的想法。

曾宪植因为在妇联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她变得非常重要,以至于退休后还被特别邀请继续服务。晚年时,她担任了妇联副主席的职务。

晚年时期的曾宪植(居中)

曾宪植在国家妇女联合会辛勤工作了40年,为新中国妇女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她提出的妇女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国家妇女运动中的宝贵财富。

曾宪植一生坚定革命信念,命运充满传奇色彩,为中国妇女事业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真理的追求令人钦佩,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意昂体育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