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反向旅行攻略#
寒武纪定增落地!39亿资本盛宴,AI芯片王者之路已开启?
定增落幕。
寒武纪募资39.85亿元。
发行价1195.02元/股——A股史上最高。
13家机构抢筹。
公募占超五成。
广发基金独揽12亿。
外资UBS、险资新华资产溢价入场。
资本用真金白银投票。
AI芯片的战争已进入深水区。
01 定增背后:一场豪赌的三重逻辑
溢价10%抢筹打破A股规则。
机构为何疯狂?
三大锚点浮出水面。
稀缺性是第一道护城河。
中国通用AI芯片独角兽仅此一家。
大模型芯片市场2025年将破千亿美元。
寒武纪卡位核心赛道。
政策壁垒与技术高门槛并存。
替代逻辑提供确定性。
美国芯片管制升级。
国产化从选项变为必选项。
寒武纪思元590已适配DeepSeek等主流模型。
互联网巨头采购悄然放量。
高盛预测其份额将从3%飙至11%。
生态野心才是终极赌注。
20亿投向芯片平台。
14亿注入软件生态。
模仿英伟达CUDA模式。
NeuWare软件栈正加速兼容PyTorch。
硬件筑基。
软件赋能。
寒武纪要的不是追随。
是超越。
02 从巨亏到爆赚:寒武纪的逆袭密码
连亏八年。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
增长4348%。
净利润10.38亿元。
现金流由负转正。
奇迹如何发生?
云端芯片成为救世主。
思元590系列批量交付。
贡献99.6%收入。
大模型训练需求井喷。
阿里、腾讯资本开支同比翻倍。
寒武纪吃尽红利。
但隐忧仍在。
客户集中度高达79%。
单一赛道依赖如履薄冰。
政府与国企订单占主导。
互联网客户尚未全面放量。
业绩爆发是起点。
还是终点?
03 王座上的荆棘:高估值与冷思考
股价年内涨超8倍。
市值突破5500亿。
市盈率高达496倍。
行业均值仅89倍。
泡沫还是信仰?
寒武纪自己敲响警钟。
提示股价脱离基本面。
供应链风险高企。
美国实体清单阴影未散。
晶圆制造与封装依赖外部。
一次断供便可致命。
机构分歧加剧。
郑巍山、傅鹏博等顶流基金经理加仓。
但同期119家基金减持。
看多与看空比例2:1。
分歧背后是焦虑。
谁在赌未来?
谁在赚当下?
04 终局之战:从中国英伟达到全球AGI
定增资金投向勾勒清晰路径。
2026年攻克5nm芯片。
2030年抢占全球11%份额。
但硬件只是入场券。
软件生态才是胜负手。
开发者工具链。
算子库。
兼容性框架。
寒武纪需在三年内建成开发者护城河。
当前仅2万开发者。
目标20万。
差距即是空间。
更宏大的叙事是AGI(通用人工智能)。
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曾言:
“智能时代的底层架构必须自主。”
若年出货量达100万片。
利润规模可至250亿元。
那将不再是替代。
是引领。
资本永不眠。
寒武纪的定增盛宴。
是AI芯片国产化的里程碑。
更是科技自立的价值重估。
短期看。
股价波动难免。
长期看。
赛道的深度与广度才决定终点。
机构溢价抢筹的背后。
是一场关于技术主权的豪赌。
寒武纪能否扛起大旗?
时间会给出答案。
但此刻。
浪潮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