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消息震动全球半导体行业:日本半导体制造商Rapidus宣布,已成功制造出日本本土首颗2nm晶体管,并完成了首块2nm GAA(全环绕栅极)晶圆的试制与电性参数测试。这一成果不仅是日本半导体产业的重大突破,也预示着全球半导体先进制程领域的竞争格局或将迎来新变数。
Rapidus自2022年成立以来,便承载着日本重振半导体制造的厚望。该公司由丰田、索尼、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等8家日本行业巨头共同出资组建,背后更有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累计获得高达1.72万亿日元(约合116亿美元)的政府补贴。其目标十分明确——跳过3nm,直接实现2nm芯片的量产,以重塑日本在全球半导体高端制造领域的地位。
从技术路径来看,Rapidus选择与IBM紧密合作,获得了关键的2nm工艺技术授权。在制造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全环绕栅极(GAA)晶体管结构,相较于传统的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GAA能更好地解决短沟道效应,提升芯片性能与能效。同时,Rapidus引入了荷兰ASML的先进EUV(极紫外光刻)光刻机,这是实现2nm制程的关键设备之一,配合日本在半导体材料和设备领域的传统优势,如信越化学的高纯度硅晶圆(全球硅晶圆市占率30% )、JSR的光刻胶(光刻胶市占率37% )等,为其技术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次2nm晶体管的成功制造,是Rapidus迈向2027年量产2nm芯片目标的关键一步。Rapidus的工厂采用名为“快速统一制造服务”(RUMs)的单片流片法,每片晶圆独立控温控压,借助AI实时分析数据,可实现良率以小时为单位提升。目前,公司正积极开发与2nm工艺兼容的PDK(工艺开发套件),计划在2026年一季度结束前向客户交付,为后续商业化量产奠定基础。
这一成果对全球半导体格局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觑。长期以来,全球7nm以下先进制程芯片市场几乎被台积电和三星垄断,客户选择有限,产能供需矛盾突出。Rapidus成功试制2nm晶体管,意味着未来全球芯片设计公司在先进制程代工方面将多一个选择,有望打破现有双寡头垄断格局,促使市场竞争更加充分,推动先进制程芯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成本降低。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日本此举是其半导体复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推动先进制程产能向美日同盟圈集中的大背景下,日本大力发展本土2nm芯片制造,不仅能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增强自身供应链安全,还能与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巩固美日同盟关系。熊本县已吸引台积电、美光、三星等企业建立生产基地,随着Rapidus在2nm技术上取得进展,有望进一步强化日本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打造“日版硅谷”。
当然,Rapidus要实现2nm芯片的大规模量产并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技术层面,尽管已成功制造出晶体管和晶圆,但量产过程中的良率提升、成本控制以及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验证,都是需要攻克的难题。目前,台积电2nm试产良率已突破90% ,预订今年底月产能3万片,明年Q2直接提升到10万片以上,相比之下,Rapidus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市场层面,台积电和三星凭借多年积累,不仅拥有成熟稳定的客户群体,在制程良率控制、产能规划和客户服务等方面也建立了完善的体系,这是Rapidus短期内难以复制的。此外,Rapidus还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190至250亿美元二期资金缺口悬而未决,若无法及时补足,量产日期很可能被迫推后。
日本造出本土首颗2nm晶体管,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变数。未来,Rapidus能否成功实现量产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进而重塑全球半导体格局,值得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