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海中的总统府,十万民众涌上街头,这一幕让人忍不住想问:菲律宾怎么突然变得如此动荡?街头怒火,警察水炮,催泪瓦斯,一切都像是炸开的锅,连总统府都被卷进了熊熊烈焰,但对很多普通菲律宾人来说,这场风暴其实是早就积压的愤怒爆发——只是比以往更加猛烈罢了。
这次抗议不是一次简单的游行,而是遍布全国二十多个城市的大规模行动,直接在总统府前引发了冲突。人群怒吼着“还我公道”,有人点燃烈火,有人死死不肯退让,警察只能用水炮和催泪瓦斯试图驱赶,可人潮反而越来越多。从媒体画面来看,十万之众不是夸张,几乎所有大城市的街头都被填满了嘈杂的呐喊。其实,把人逼到这种程度的,除了眼前的这场腐败案,最深的伤口还在于生活本身的千疮百孔。
腐败,这个词在菲律宾几乎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这一次涉及到防洪工程1万亿比索的资金被“挪用”,而这笔钱,本该用来拯救无数刚刚经历洪灾、苦苦挣扎的普通家庭。许多人无家可归,粮食价格又跟着飙涨,民众的积怨因为这场天灾变得更不可收拾。最新的数据,2023年通胀率一度冲到8%以上,房租、食物、生活用品涨得让人喘不过气,难怪只要一有引爆点,人民就被撩拨得彻底失控。什么“防洪工程”到头来成了权贵发财的渠道,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更艰难,这样的事情谁能忍呢?
如果只有经济困境和腐败,也许还没法把人们连根拔起。不过这次抗议的时间选择特别敏感,9月21日,正是菲国历史上老马科斯宣布全国戒严的日子,也是杜特尔特呼吁的“全国抗议日”。父辈马科斯曾在这一天开启了菲国近乎黑暗统治的序章,许多人对此始终心有余悸。曾经因为街头抗议,20年家族统治最终被颠覆,老马科斯灰头土脸流亡海外。如今,小马科斯上台后,人们发现这个家族的权力仿佛又回来了。有不少抗议者就直言,“历史不能重演”,家族政治、权力世袭,令普通菲律宾家庭感到自己的未来被无声掐断。
这场抗议爆发的时候,普通人期盼着总统能站出来,哪怕只是露个面说点安慰的话。但小马科斯反倒消失了,他没有及时发声,更没有出面安抚那一片火海中的民众。媒体上各种质疑铺天盖地,甚至有人嘲讽说,这就是当年老马科斯流亡剧本的彩排。总统的缺席,让许多人觉得,这个国家已经没人在管了。公众愤怒持续攀升,政权合法性变得岌岌可危。甚至一些老一辈抗议者说,他们似乎看到了当年人民力量革命时的影子——那时候百万人走上街头,20年独裁被一举推翻,从此菲律宾走向了新的不确定。
其实,菲律宾的街头抗议不是第一次,也远比想象的要有分量。1986年那个几十万人顶着烈日呐喊的场景,最后逼走了铁腕家族,也让世界见识了人民的力量。而这一次,国际媒体甚至称为自人民力量革命以来最庞大、最有潜力颠覆现有权力格局的群众行动。专家分析,菲律宾的社会动员能力从来没减弱过,要是真能痛到骨子里,民众是有驱动力改变国家命运的。从历史回过头来看,菲律宾人一直在通过街头呐喊,争取自己的一点点空间。
腐败问题为何屡禁不止?透明国际2023年腐败感知指数上,菲律宾直接被排到全球第116位,几乎亚洲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监察署、反腐机构这些年曝光过无数高官丑闻,但最终被真正查办的少之又少。司法程序慢,官员互相包庇,说到底就是体制内的“自我保护”。甚至很多普通菲律宾人都觉得,官员腐败仅仅是被曝光了一点点,实际盘根错节的网络根本挖不动。社会舆论已经失去了耐心,对于那些还在等待政府自我革新的声音,这次抗议更像是一种爆发,一种对过去所有积怨的清算。
伴随腐败的,还有日益深刻的经济压力。世界银行已再三警告,如果菲律宾继续这样治理,公共服务跟不上,社会必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多数民众的生活很难有巨大改善。2023年通胀和生活成本攀升让底层群体越来越难以维持生计,再加上腐败丑闻,每个人都感受到现实的不公。每一次洪灾、每一次自然灾害,背后都隐藏着制度的疮痍,普通人痛苦一点点累积,直到某一天再也隐忍不下去。
现如今的菲律宾,摆在面前的可能性有三条路:政府继续强硬镇压,把群众行动打下去,但很可能引发更大社会反感和持续骚乱;或者政府不得不妥协,提出改革细节,仪式性让步,但实质性变革说到底需要更多勇气;还可能政权真的更迭,新一轮社会洗牌。这三种走向,学者们分歧极大。许多国际媒体和专家警示,菲律宾不是第一次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可这次冲突、街头的火与痛,已经不只是单纯的政治危机,更是社会累积的所有矛盾炸裂。
走在抗议队伍里,有青年、上班族、年迈的抗议者,他们高举标语,向当局呐喊自己对未来的希冀。这些声音或许难以瞬间改变什么,但没人能够否认,这样的呐喊正在重塑这个国家的走向。即使风暴未必马上结束,街头的那些愤怒和希望,终将让人与权力都不得不相互靠近一点。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