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篮球的世界里,中锋位置一直是至关重要的存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篮球战术风格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传统中锋与小球时代中锋的技术特点也呈现出天壤之别。
过去传统中锋称霸的年代,内线就是他们的天下。像奥尼尔这样的超级中锋,身高2米16,体重巅峰期超过147公斤,简直就是内线的巨无霸。他的低位单打堪称一绝,背身单打成功率在2000年季后赛高达58.7%,场均禁区得分常年维持在18分以上,那杀伤力,谁能扛得住?还有奥拉朱旺,内线脚步技术历史独一档,在低位拿到球后,凭借细腻的脚步就能创造出出手空间。
传统中锋们基本都以背身低位单打、勾手投篮、贴身挤靠投篮、低手投篮、反手上篮、抛投、扣篮这些技术为主,进攻区域主要集中在限制区附近及靠近篮筐的地方,篮下进攻强硬无比,得分率和篮下杀伤率超高。但他们中远距离出手比例相对较低,持球突破、运球突破用得也少。在团队配合上,通常是在罚球线附近给外线球员作掩护、挡拆配合,然后顺下或在低位形成错位单打,球的快速传导过程中接球率不高,更多时候是作为进攻的终结者,策应能力也相对薄弱。
到了小球时代,中锋的技术要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球时代的中锋,三分球能力成了必备技能。大洛佩兹化身“中锋版克莱·汤普森”,场均能有6.4次三分出手,命中率还能达到37.4% 。唐斯更是以42.1%的三分命中率让对手不敢轻易放空。有了三分威胁后,中锋在挡拆时的战术变化就丰富多了,不再局限于挡拆后顺下攻击篮筐,挡拆外弹借掩护投三分等选项让对手防不胜防。
从进攻发起方式来看,现代顶尖中锋不再只依赖低位。像恩比德,打法就像个高大版本的得分后卫,绝大多数进攻在高位发起,一套三威胁连招后,用后卫般的脚步中投终结进攻。类似文班亚马这种体型偏瘦的内线,低位对抗稍显不足,也多从高位发起持球进攻,文班亚马甚至还能像后卫一样完成山姆高德这种华丽的技术动作。现代中锋的策应能力也大大提升,约基奇场均6.1次助攻,完全颠覆了中锋的定位,掘金围绕他打造“无位置篮球”,他在高位手递手传球如同手术刀般撕裂防线,中锋策应成为撕裂换防体系的最优解。
防守端,传统中锋和小球时代中锋的差异也很大。传统中锋篮下防守以防有球队员背身单打、前后转身为主,协防溜底以及空切队员为辅。防守区域主要集中在篮下,有效干扰区域比较固定,这也导致他们犯规次数较多。而现代中锋防守范围不断扩大,凭借身体优势能降低外线的传球质量和命中率。面对高位挡拆能果断换防,脚步灵活加上身高臂长,防守效果显著。防守压迫性强,补防、协防能力出色,还常采用绕前防守阻止内线球员接球,避免陷入被动防守。
在攻防转换方面,传统中锋多扮演篮板球保护和一传的角色,进攻球员投篮后,他们靠预判篮球落点和脚步移动,卡住对手起跳位置抢篮板。获得前场篮板可选择补篮或重新组织二次进攻,后场篮板则传给后卫或自己推进过半场,但移动速度慢,参与快攻较少。现代中锋在攻防转换中作用更显著,保护好后场篮板后,若机会合适可自己快速推进过半场冲击篮筐;也能凭借身高力量优势,根据临场情况远距离传球给快下的队友;与持球队友同时快下时,可选择跟进补篮、行进间传接球上篮,或者拉开空间到三分线外投追身三分。
可以看出,传统中锋与小球时代中锋技术特点截然不同。传统中锋凭借强大的身体对抗和扎实的篮下技术在内线称霸,而小球时代的中锋则需要更加全面,具备中远投、策应、灵活防守以及快速攻防转换等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在小球时代下,传统中锋的技术打法还有可能复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