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党史文苑》
作者:高继民
为探明北京的最新动态,张春桥特地派遣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杨永至京,就《二月提纲》中若干问题进行咨询,尤其是关于“学阀”所指的具体对象。杨永抵达后,中宣部副部长许立群立即向彭真请示,并详细记录了相关指示。
许:杨永直询问,所谓学阀,是否有特定的目标或指代的人物?
彭:所谓“学阀”并无确切定义,它类似于阿Q的逻辑,即只要头上带有疤痕,那么这个人便被划归为“学阀”。
许:杨永直咨询,上海计划批驳几部问题影片,其中包含《女跳水队员》。此举是否适宜?原因在于涉及大腿场景。
彭:张春桥和杨永直是否曾游泳?
许:杨永直询问,关键学术批评文章是否需要提交中宣部进行审查?
彭:昔日上海发布姚文元的文章时,竟未事先通知,这难道不是对上海市委党性的一次严重考验吗?
翌日,许立群通过电话将彭真的回复告知了杨永直。当时正忙于在上海举办“座谈会”的江青听闻此事后,心中喜悦溢于言表,她称赞这一情报传递得恰到好处。紧接着,她迅速将这一消息上报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听闻此事后,勃然大怒。在3月28日、29日、30日连续三天,毛泽东在杭州与康生、江青等人的会晤中,对北京市委和中宣部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责他们庇护不良分子;认为《二月提纲》混淆了阶级界限,混淆了是非,是错误的;批评北京市的情况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要求解散北京市委;指责吴晗为学阀,并称其背后还有更大党阀的庇护!他要求彭真就“电话事件”向中共上海市委致歉!
4月16日,于杭州召开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就彭真的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作出决议,撤销原先设立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并决定重新组建文化革命小组。
4月28日、29日,毛泽东再次对彭真和北京市委进行了严厉批评。他说:北京市委一根针也插不进去,一滴水也泼不进去,彭真要按他的世界观来改造党,事物走向反面,他已为自己准备了垮台的条件,对他的错误要彻底进攻!
1966年的“五一”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典上,往年主持这项活动的彭真却未露面。
5月17日,中共北京市委文教书记邓拓,与彭真等人有所关联,不幸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5月23日,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因涉嫌“篡改毛主席的指示”——即未遵照彭真的指令,未将“《海瑞罢官》的要害在于罢官”等毛泽东主席的重要言论广泛传播——遭受了严厉的指责与逼迫,最终不幸选择自杀。
誓言与姚文元抗争至死的吴晗,于1969年10月11日在狱中不幸离世。
1966年12月24日,被誉为当代“海瑞”的彭德怀元帅,在江青的指令下,被红卫兵从四川押解至北京,遭受了法西斯般的批斗,身心遭受了极大的折磨。最终,他于1974年11月29日,带着满腔冤屈离世。
1967年4月12日,在一场胜利在望的演讲中,江青自豪地揭示了她在上海主导批判《海瑞罢官》事件的幕后细节:
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同样得到了柯庆施同志的赞同。张春桥同志与姚文元同志为了此事承受了极大的风险,甚至不惜采取保密措施。当时,彭真同志竭力捍卫吴晗,主席对此心知肚明,却始终未明言。得益于主席的默许,我才有勇气组织撰写这篇文章,并对外保密长达七、八个月。每当春桥同志来京,总有人暗中打探,甚至有反革命分子推测,这定与批判吴晗有关。确实,两者之间有所关联,但主要工作还是围绕戏剧创作,如听录音带、修改音乐等。然而,我们也在暗中藏匿着对《海瑞罢官》的评论文章。一旦他们得知此事,便会试图扼杀这篇文章。
数日来,彭真心绪不宁,电话铃一响便立刻亲自接听。见其焦急模样,秘书忍不住劝慰道:“彭书记,您可得保重身体,不过是吴晗那件事,他又能对北京造成什么影响?”
“什么?”彭真瞪起了眼珠子,“你怎么能说出这么不负责任的话来?你以为是吴晗一个人的问题吗?不!他身后有一大批跟着党走的知识分子,我作为一名党的负责干部,要对广大干部的政治生命负责,就是豁出去不干这个市委书记,我也要站出来说公道话,绝对不能让这些人肆无忌惮!”他连续召开座谈会,征询各方面对姚文的看法,通过摸底,彭真得出结论:《评》一文不得人心。心中有了把握的彭真下令:
“禁止北京各报转载姚文元文章!”
“姚文元的书,一本都别订!”
彭真凭借正义与良知,一边将《评》拒之京城门外,一边安抚因承受巨大压力而神情恍惚的吴晗。
在经历了十八天的坚韧对抗后,彭真接到了周恩来急促的电话,要求北京各大报纸即刻刊登姚文元的文章。原来,毛泽东在看到《评》一文公开发表后,发现北京各报竟然毫无反应,不禁勃然大怒,随即下令出版单行本,并向全国发行。得知此事后,彭真心中一沉,难怪江青会如此有恃无恐。
次日午后,彭真于人民大会堂出席周恩来主持的关于转引姚文事项的会议,意外与江青狭路相逢,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你从上海回来了?”
“随心所欲地回来,随心所欲地前往,难道还需要征得你的同意吗?”
“你也来参加会议?”
“我岂敢贸然出席市长大人的会议?您总是不提前告知,似乎我们这次的相遇实属不宜。”
“如此说法实属不当,若有任何不满,请直接表达您的观点,无需绕弯子。”
江青冷然一笑:“竟敢如此谦虚,竟会采纳他人之见!听闻北京几乎是你一手掌控,几乎形同独立王国。然而,我尚未如此评说。我劝你宜适度收敛,莫让步子迈得过大。”
彭真压抑着内心的怒气,语气坚定地问道:“江青同志,请问您此刻代表何种身份与我交谈?是同侪还是上级?若为同侪,请保持平等的态度;若为上级,我建议您首先审视自身的角色。北京属于人民,只要我担任市长之职,绝不允许任何人对我们的同志进行无理的欺凌!”
“你说得甚是,我此刻的身份,你日后自会明了。”江青怒极,面色惨白。
1965年11月29日与30日,北京地区的各大报纸相继刊登了姚文元的文章。在此之前,面对巨大的压力及彭真的劝告,吴晗不得不违背本意撰写了《关于<海瑞罢官>的自我批评》,该文随即在《北京日报》的显要版面予以发布。江青所抛出的“重磅炸弹”终于在京城引发了全面的影响。
继江青的进一步煽动,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批判家”,他们纷纷响应,文化战线上迅速掀起了超越学术辩论的政治大批判浪潮,使得彭真疲于应对。更有甚者,毛泽东还责令彭真效仿上海同志的做法,将批判《海瑞罢官》的运动推向更深层次。
还要往哪里引?
1965年12月22日,毛泽东在杭州接见前来汇报工作的彭真时,揭开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姚文元的文章,其优点在于明确指出了问题,却未能击中要害。问题的核心在于‘罢官’。嘉靖年间,嘉靖皇帝剥夺了海瑞的官职,1959年,我们也剥夺了彭德怀的官职。彭德怀,恰似另一海瑞。”
彭真觉察到局势愈发紧张,遂郑重其事地向毛泽东汇报,经过调查,吴晗与彭德怀并无任何联系,《海瑞罢官》亦与庐山会议无关。毛泽东闻言,表示对吴晗的问题将留待两个月后再做结论。
1966年二月的中旬,彭真踏足成都永兴巷7号。此处,住着那位因“罢官”而退居江湖的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彭德怀,被誉为当代“海瑞”的传奇人物。
去年的9月23日,彭真陪同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一同来到中南海毛泽东的住所,与已赋闲六年之久的彭德怀进行了会面。会中,毛泽东与彭德怀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双方畅谈了五个多小时,最终达成共识,决定任命彭德怀担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一职。
毛泽东对刘少奇等在场人员表示:“彭德怀同志被派往西南,这是党的既定方针。我先前对彭德怀同志的反对态度是坚决的,而现在对他的支持则是出自真心。少奇、小平同志需召集西南区域的同志们开一次会议,将问题阐述明白。若有人持有异议,不妨直接来找我进行商谈。”
毛泽东曾对彭德怀言道:“或许真理掌握在你的手中,就由历史来为我们揭晓答案吧!”
毛泽东的言谈充满真挚与热情,坦诚而随性,这让彭德怀深受触动。
目睹眼前这一幕,彭真心中涌起深深的欣慰,期盼着两人之间的误会能够就此烟消云散。
彭德怀将个人委屈置之脑后,以全局为重,毅然独自前往四川,全心全意地投身于工作之中。
然而,风云变幻莫测,未满半年,彭德怀便再次置身于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
1962年,党中央着手深入总结经验与教训,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并着手对自1959年反右倾运动以来遭受错误批判和打击的干部及群众进行甄别与平反。然而,彭德怀并未获得平反,反而于1月11日至2月7日,在中央于北京召开的扩大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上,再度遭受了批判。
满腔委屈的彭德怀在听闻此事后,悲愤交加,迫不得已展开申述。他分别在1962年6月16日与8月22日,向毛泽东及党中央递交了两封篇幅冗长的申诉信,恳切地请求中央对自身所犯的错误进行彻底的审查。
彭德怀的信不仅于事无补,反而激怒了毛泽东,加上江青等人危言耸听,推波助澜,毛泽东对彭德怀误会加深了,对吴晗写《海瑞罢官》的动机也产生了怀疑。
彭真深知彭德怀性情刚烈,担忧《评》文会引发其情绪波动,进而导致局势再生变故,使局势好不容易取得的缓和局面功亏一篑。因此,彭真特地不远千里来到成都永兴巷7号,此地正是已被“罢官”的彭德怀的居所。
与彭真相见时,彭德怀情绪激动,连连感叹:“你们终于来了!你们终于来了!”
彭真刚落座,彭德怀便急切地发问:“请问党中央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我感到十分困惑。为何批判《海瑞罢官》的事会牵连到我?”
凝视着面前历尽磨难、孤独受辱的“彭大将军”,彭真不禁感慨万分。“保持冷静,我们五人小组已拟定了一份《二月提纲》,中央已批准并向下转发至全党,你不妨过目。”彭真一边说着,一边将那份《二月提纲》递到他的手中。
彭德怀迅速浏览完毕《二月提纲》,连声赞道:“好极!好极!在真理面前,人人理应享有平等的权利,畅所欲言,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姚文元的文章却独断专行,只许他纵情放火,却不容许他人点亮灯火,这种霸道的行径太过分了!”
彭真向他阐述了吴晗的相关情况,随后郑重地向彭德怀表达:“此事非吴晗一人之过,亦非你个人之咎,实则关乎众多同僚。因此,我此行恳请你能予以协助。”
“我?怎么配合你?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彭德怀惊讶地睁大了双眼。
彭真注视彭德怀。
首先,我建议您卸任三线副总指挥的职位,转而专注于室内研究工作,避免抛头露面。这样做可以降低您成为他人注意焦点的可能性。
其次,我建议你向毛主席再致一封书信,撤回你的申诉之文,将个人功过得失交由后世评说,只需遵从党的决策即可。
第三,恳请向中央提交一份报告,务必以客观真实的态度详述您与吴晗之间的关联,以便我们协助您二人解除彼此之间的纠葛。
在彭真的话语落下之后,彭德怀那宽阔的胸膛急促地起伏,他一边剧烈地喘息,一边充满激情地言道:
“彭书记,我已做好承受屈辱与牺牲个人利益的准备,亦愿意做出妥协。然而,您也了解我的性格,我宁肯让人将我击倒,也决不轻易倒下。至于第三点,我愿意遵从。然而,我绝不能让吴晗同志无辜遭受连累。至于前两点,我必须坚守我的原则!”
彭真这才明白他和毛泽东之间的历史误会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