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延榆高铁工程进展倒计时——472.2亿投资+12标段冲刺2028通车

发布日期:2025-07-13 06:00 点击次数:75

一、工程概况:重塑陕北交通格局的“黄金动脉”

(一)线路规划与技术参数

延榆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包(银)海通道的核心组成部分,线路全长238.74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桥隧比高达94.3%。全线穿越黄土梁峁沟壑区、风沙区和河谷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共新建隧道50座、桥梁68座,其中九里山隧道(9248米)和新白家山隧道(4710米)是全线控制性工程。

项目总投资472.2亿元,由国铁集团与陕西省共同出资,建设工期5年,预计2028年底建成通车。线路自延安站引出,向北经延安市宝塔区、延川县,榆林市清涧县、绥德县、米脂县至横山区,新设延安新区、延川、清涧北、绥德西、米脂北、榆林南6座车站,其中延安新区站规模达4台9线,榆林南站预留包头至榆林铁路接入条件。

(二)战略定位与区域价值

1.完善陕西高铁网络:延榆高铁与西延高铁、西康高铁共同构成陕西南北向客运主通道,助力全省“米”字形高铁网成型,实现“市市通高铁”目标。

2.缩短时空距离:通车后,榆林至西安铁路运行时间将由5小时缩短至2小时,榆林将深度融入西安两小时经济圈,大幅提升区域人流、物流、信息流效率。

3.带动老区振兴:作为革命老区重大民生工程,高铁将激活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促进能源化工、现代农业等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二、建设进展:全线施工进入攻坚阶段

(一)工程节点突破

1.隧道工程:截至2025年6月,全线已贯通孟家岔1号隧道(300米)、石家湾隧道(300米)等关键节点,其中石家湾隧道采用“零开挖进洞”技术,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九里山隧道、新白家山隧道等重难点工程正采用双斜井进洞、BIM技术模拟施工,6个作业面同步推进,建设效率提升4倍。

2.桥梁工程:闫庄则跨包西立交特大桥(8048米)、许家大梁特大桥等8座桥梁已全面开工,累计完成桥梁桩基5800根、承台209个、墩身130个。

3.站房建设:延安新区站、榆林南站等6座车站已启动主体结构施工,其中延安新区站采用“桥建合一”方案,配套建设6线存车场和2条整备库线,未来将形成集高铁、物流、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枢纽。

(二)施工组织与资源投入

1.标段分工:全线划分为11个站前工程标段和1个临电工程标段,参建单位包括中铁四局、中铁上海局、中铁隧道局等12家央企,高峰期投入建设人员超1.2万人。

2.资源保障:榆林段已建成17座拌合站、13座钢构厂、5座炸药库,修建施工便道164公里,架设临电线路169公里,为工程推进提供坚实支撑。

3.工期管控:根据施工计划,2027年11月完成线下土建工程,2028年2月完成铺轨,2028年11月启动试运行,确保如期通车。

三、技术挑战:黄土高原上的“超级工程”

(一)地质灾害应对

1.黄土隧道风险:线路穿越黄土滑坡、溜坍、浅埋段等不良地质区域,部分隧道埋深仅2米,施工中易发生变形、塌方。例如,九里山隧道采用“分台阶开挖+小导洞开挖”工法,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和24小时监测,实现零安全事故。

2.桥梁基础处理: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旋挖桩、CFG桩等复合地基技术,确保桥梁桩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二)生态环境保护

1.水土保持:在隧道洞口设置截排水系统,桥梁施工采用泥浆循环利用技术,减少水土流失。

2.文物保护:沿线途经绥德汉画像石博物馆等文化遗址,施工前开展考古勘探,制定专项保护方案。

(三)创新技术应用

1.BIM技术:在隧道施工中运用建筑信息模型,提前模拟斜井与主洞对接过程,实现“零误差”精准施工。

2.智能监控:建立全线工程监测平台,实时采集隧道变形、桥梁沉降等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指导施工决策。

四、经济效应: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一)产业升级与协同发展

1.能源经济走廊:榆林作为全国能源重镇,高铁将推动煤炭、油气等资源高效运输,同时吸引高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项目落地,助力“中国科威特”向“能源与装备制造之城”转型。

2.红色文旅融合:沿线布局12个产业园区,串联延安革命纪念馆、榆林红石峡等景点,预计通车后陕北红色旅游收入将增长30%以上,催生沉浸式教育、数字文创等新业态。

3.现代农业增效:高铁开通后,榆林红枣、延安苹果等特色农产品可实现“朝发夕至”,拓宽销售渠道,预计带动沿线农民人均增收15%。

(二)民生改善与区域均衡

1.公共服务共享:通过“高铁+远程诊疗”模式,西安优质医疗资源可覆盖陕北地区;“高铁求学”机制将促进沿线县区与省内名校结对帮扶。

2.就业与城镇化:站城一体化开发将在延安新区、榆林南站等站点周边打造商业综合体,预计创造就业岗位超2万个,推动沿线城镇化率提升5个百分点。

五、未来展望:2028年通车后的“加速度”

(一)区域交通网络延伸

1.北向拓展:预留榆林至鄂尔多斯高铁接口,未来可衔接呼包鄂榆城市群,形成蒙西至关中的快速通道。

2.南向互联:与西延高铁、西康高铁无缝对接,进一步强化陕西作为西部交通枢纽的地位。

(二)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1.GDP拉动:据测算,延榆高铁建成后,陕北地区GDP年均增速将提升0.8-1.2个百分点,预计2030年带动沿线新增产值超500亿元。

2.生态与文化价值:高铁建设将推动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同时通过“高铁+生态旅游”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结语

延榆高铁的建设,不仅是一项交通工程,更是陕北革命老区走向现代化的“加速器”。从472.2亿元投资到12个标段的协同作战,从黄土高原的地质挑战到创新技术的突破应用,这条承载着老区人民期盼的高铁,正以“倒计时”的姿态稳步推进。2028年通车之日,陕北将迎来交通格局重塑、经济社会跃升的历史性时刻。

谢谢您的阅读关注!欢迎探讨指正和保持理性评论!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意昂体育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