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印度再次推行等级制度,连华人也被贴标签,莫迪此举令人震惊

发布日期:2025-10-10 18:52 点击次数:186

这些年,印度搞了一杆大动作——宣布在2027年3月之前,完成新一轮全国人口普查,重点在于:这次还要进行种姓调查!而且,甚至在印度的华人也被归入了种姓体系。

不少人一听这事,顿时一脸懵:不是宪法早就废掉种姓制度了吗?都已经到了21世纪,美国都在聊AI伦理了,印度居然还在数种姓?这不是往前倒退嘛!

别着急,这事可不能光看表面。表面上看是统计人口,但实际上隐藏着宗教和政治两方面的操控。弄明白这个行动背后的逻辑,你会发现:这不算“倒退”,而是印度教民族主义的一招“高招”策略。

一、明面上搞统计,实则强化“印度教=印度人”

先扯扯“种姓”究竟是啥玩意儿。

种姓制度呢,是印度教信仰里头的一套人群划分体系,起源于很久以前的《摩奴法典》。就是说,一个娃一出生,就被归到某个“阶级”里,想升上去也不那么容易。

按照传统划分,种姓主要分五类:

婆罗门:祭司、学者,社会的最高层;刹帝利:贵族、军队,掌握权力;吠舍:商人、农民,负责经济活动;首陀罗:工人、服务行业人员,是底层劳动力;达利特(贱民):被排斥在体系之外,连“人”的身份都没有。

按理讲啊,1947年印度独立后,宪法早就明文规定不能歧视种姓,也废除了“不可接触”的制度。不过呢,这套制度在社会上根本没彻底断根,反倒在莫迪政府手里又被重新激活了一遍。

为什么?

很容易理解,莫迪所推动的其实是印度教民族主义,主要的思想就是:“真正的印度人等于印度教徒”。至于种姓制度,那可是印度教最古老、最深厚的文化标志之一。

所以,取消种姓,就等于在打击印度教的根基;反之,强化种姓,则是在维护印度教身份认同。搞种姓普查,实在就是借助“政府的力量”,把种姓重新划进国家体制里,这早已不单是宗教层面的事,更是政治手腕的一种操作。

二、连外国人都“分种姓”?这不是搞笑,是现实

你可能会疑问:种姓难道不只是印度教的事情吗?跟别的宗教或外国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还真有。

真是的,印度的种姓文化早就不光只在印度教那儿存在了。就算是信佛、信伊斯兰、信锡克教的,或者根本不信神的,也都免不了被贴上“种姓”的标签。

比如——

佛教徒方面,1956年时,大概有五十万“达利特”群体共同皈依佛教,想筹算摆脱那种种姓制度。可几年之后,佛教内部依然划出七十多个“新种姓”。穆斯林那头,伊斯兰教讲求人人平等,但在印度,穆斯林内部也照旧分成“阿什拉夫”“阿吉拉夫”“阿扎尔”。锡克教一向强调平等?在印度,却被默认是“刹帝利”。帕西人(信奉琐罗亚斯德教)?在印度,被视为“首陀罗”。

这真挺讽刺的。就算你不信印度教,只要生活在印度,别人也会自动给你贴上“标签”。

要是外地人,想想都别想逃得掉。

中国人在印度,也难免会遇到“安排种姓”的事。早些时候,孟买的华人皮匠,一高皮革行业,就直接被划到了“达利特”这档。那些富点的华商,或许会被归到“吠舍”,而普通工人就成了“首陀罗”;干体力活的,更是惨,直接被归为“贱民”类别。

2009年,加尔各答一家华人皮革厂因为环境污染被关掉,印度媒体直接用“达利特”来形容华人工人——这不是在骂人,而是反映出那种姓歧视的真实情况。

在印度,连你会不会讲英语,都能左右你从属哪个种姓。例如,会说英语的中国人,可能就被归为“首陀罗”一类;要是只会说当地的方言,那可就麻烦啦。

三、历史上的“种姓普查”,早就不是第一次

其实,印度进行种姓统计可不是头一回。

早在1872年,英国殖民当局就已经开展了种姓统计工作。最出名的,要数1901年的“仪式位序”大调查,按照“宗教纯洁程度”给印度人画排序,结果高种姓挺不服气,低种姓则更气不过。

后来,殖民当局曾经暂停过一次种姓的普查,可实际上在治理上就发现:不统计种姓,根本没法搞好社会管理。法院、学校、政府、工作单位,无论哪儿,哪都得知道“你是哪个种姓”。

比方说,一个“首陀罗”去告“婆罗门”,就算有理也挺难赢官司的;公务员招考试、大学录取啥的,都得留“保留席位”给那些低种姓的群体;法院调解时,也得考虑种姓的高低。

简单说,种姓制度虽然在法律上被废掉了,可实际上,社会的运作还是真离不开它。

四、这次普查,不只是“统计”,是彻底制度化!

这次又要折腾这个,是不是觉得那些旧的观念还不够根深蒂固,想通过某些措施再强化一下?

莫迪政府打算把种姓制度彻底制度化,让它变成国家身份的一部分,你说,这算不算是把传统观念拉得更紧了一点呢?

你这叫什么种姓,不再只是啥“社会印象”那点儿认知了,现在变成官方认定、写在身份证上的“硬信息”了,真是实实在在的标签啊。

你觉得这事儿荒唐不?大概算是吧。不过,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它居然真的管用。

曾经你遭受歧视,没人承认那是种姓的问题;而现在,官方直接给你贴标签,反倒让不少人觉得“公平”了。

就像有人说的:“既然种姓搞不掉,那不如就明摆着来。”这逻辑听着挺奇怪,但在印度,倒真有人这么操作。

而且,这回连华裔也被归到里面了。你在印度干啥、挣多少钱、说什么话,都可能决定你被划到哪个种姓——这已经不仅仅是社会偏见,而是变成了国家的意志。

五、“现代国家”,为何还玩前现代那一套?

问题来了:一个自诩为“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的印度,怎么还能在这个时代倒退,重新搞起“种姓制度”来呢?

答案说白了就是,种姓制度成了印度教民族主义最好用的一个统治手段。

它天生就分成不同层次,又带有排他性,自然而然地制造出“我们对抗他们”的对立局面。搞政治的最爱这个:既有群众基础,又能分裂对手。更关键的是,还能用来压制外来人群和少数民族。

在莫迪政府看来,搞种姓并不是倒退,而是“回归传统、重新塑造身份”。这不是“社会工程”,而是“国家工程”。

六、结语:你可以不信种姓,但你逃不掉它

说到底,种姓制度一直都没真正离开印度社会。即便你不信教、即便你是外国人、即使你有再多的钱,只要你生活在印度,免不了被“种姓”的眼光盯着看。

这可不是某一届政府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的根本性结构问题。

所以啊,当印度政府高调宣布要开展种姓普查的时候,别急着笑,也别只盯着表面看。其实,这是背后涉及政治、宗教和身份认同多个因素的勾搭。对印度来说,种姓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事,而是今天和未来的重要部分。

这个嘛,对咱们来说,了解这些至少就能明白印度这个国家的“底层逻辑”是啥样的。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意昂体育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