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塔尼亚胡在白宫做出“当面承诺”后,中东局势表面趋于平缓,但这种假象没人真正相信。特朗普刚抛出新的安全协议,加沙却没能缓过劲来,以色列不等哈马斯反应就发动了全面进攻。与此被视为“正义阵营”的一些国家,已经率先选择了退场。
«——·美以协议难掩现实冲突·——»
10月2日深夜,加沙的夜幕被以色列空军的轰鸣划破。以色列针对加沙南北居民区实施了多轮空袭,炮队同时攻击中部马加齐难民区,地面部队自东侧推进激烈交火。
这些密集的军事行动,距离美以两国于9月29日宣布“20点和平计划”不过三天,协议还未成型,战火已再度升级。
现实正在上演一幕滑稽剧一边是桌上的停火协议,一边却是以军加速推进。美国试图用一纸协议安抚舆论,而以色列则用军事行动改变加沙现状。
9月29日,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在白宫高调签署所谓“20点和平计划”,声称这是“加沙冲突历史性的突破”。
计划要求哈马斯在72小时内释放所有扣押人员,以方则释放大量巴勒斯坦囚犯,建立国际监督下的临时管理结构,并明令哈马斯不得参与加沙战后治理。
特朗普甚至推举自己担任“和平委员会”主席,欲将中东和平塑造成自身的外交成果。 然而协议本身漏洞重重。方案只在美以范围内达成,哈马斯既未参与也未知晓协议细节。
哈马斯高层塔希尔·努努表示“从未有人联系我们,这是单方面决定。”更重要的是,协议所谓“不吞并加沙”承诺,允许以方保留“安全缓冲区”,并将撤军节奏与哈马斯表现挂钩,实质便是为以方固守加沙铺路。
而计划要求加沙非军事化,却对以色列持续进攻加沙不予限制,呈现“权力只偏一方”的强势做法。 在美以领导人握手言欢的以色列军队已在加沙多地展开大规模行动。
9月16日,以色列三大主力师陆续进入加沙城核心区域,数万士兵在装甲和空军支援下清剿哈马斯据点。以军此轮进攻不做掩饰,称将“持续数月,直至哈马斯丧失所有反击能力”。
谈判桌上提和平,实际却是战场攻势并进,这种口头协议掩盖不了现实中的冲突和扩张。
«——·内塔尼亚胡的权力豪赌·——»
内塔尼亚胡对加沙的强硬政策,实质是一场权力与生存的豪赌。由于内政压力和联盟分崩离析,他选择通过激烈军事手段稳固右翼支持,同时转移社会焦点。
2025年7月,因宗教右派退出联合政府,内塔尼亚胡的执政基础仅剩最低席次,政权岌岌可危。为了稳住阵脚,他在加沙问题上采取强硬姿态。
8月,以色列安全委员会通过“接管加沙城”议案,分阶段向北推进并建立由以色列主控的民事政府。虽然国际社会普遍谴责,但这赢得了极右翼内部的强烈支持。
内塔尼亚胡公开宣称“加沙不是要占领,而是要让它远离哈马斯掌控。”这种表态在国内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维护自身政治地位。
更进一步,内塔尼亚胡希望通过实际“吞并”加沙,彻底阻断巴勒斯坦建国道路。2024年以来,西班牙、爱尔兰、挪威等国已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2025年9月英法加等第二轮国家跟进,目前联合国已有超150个会员国认可巴勒斯坦国地位。
面对这一国际趋势,以色列政府加快在约旦河西岸扩建定居点。仅2025年夏秋,就批复新建两万多套定居住房,企图以“既成事实”彻底搅散“两国方案”。加沙作为巴勒斯坦核心领土,自然成为扩张重点。
持续冲突已经导致加沙地区逾4.1万人丧生,近10万人受伤,人道灾难加剧。以色列本国经济陷入困境,2024年GDP增速仅0.9%,民众反战情绪高涨,上百万人走上街头抗议。
即便面对经济压力和盟友不满,内塔尼亚胡仍无意后退。面对美方要求暂停定居点扩展,他强硬回应“这就是以色列的原则底线。”
«——·美国的策略与立场·——»
美国在加沙问题上的角色充满矛盾。表面上,特朗普政府推进“和平计划”,呼吁交还人质、实现停火;但实际行动却是为以色列提供充足的军事援助,并在国际场合屡次阻挠停火提案。
自2023年冲突以来,美国向以色列输送了9万吨以上武器装备,包括精确制导弹药、无人机和防御系统。2025年9月,美方再度调动尼米兹号航母前往中东,协助以色列强化军事威慑。
在联合国安理会,美国多次否决停火提案,最近9月18日,14国投下赞成票,仅美国一票反对,令决议胎死腹中。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质疑美国“要牺牲多少无辜,加沙才会停火?”美国之所以如此偏袒以方,根本原因在于地缘政治利益。
美国需以色列作为中东杠杆,以牵制伊朗;加之犹太游说团体影响力巨大,历届总统都无法公开得罪以色列。特朗普政府将美以关系视为关键外交背书,希望以推动停火协议为自身选举加分。
但这种策略不仅推高了加沙的人道代价,也破坏了美国在全球的信誉。欧盟与阿拉伯联盟强烈批评美国包庇以色列,34国发起“海牙集团”推动对以的惩戒措施。
«——··——»
美以“20点和平计划”实际上已成为空谈,以色列依旧在加沙不断制造新的伤亡。这场冲突揭示了国际体系的脆弱——当强权随意挑战规则与公理,正义若需牺牲才能换取,这个世界的未来将走向何处?